辽宁澄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大学生海城职校暑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园、认识社会、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契机。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克服疫情冲击,利用好暑期社会实践这块“试验田”,使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增长见识、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升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特点:实践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辽宁澄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正在不断扩充、完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专业实践、校企合作、创业实践、调研访谈、职业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弥补学校课堂知识的不足,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探寻专业意义和自我价值。
同时,实践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参加有深度、有广度的实践活动,已形成一定规范化、品牌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好运用、完善知识,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其思想意识和素质能力。
此外,实践主体日益多元化。目前,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已基本形成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重点、以教师为指导的完整实践体系,丰富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体层次,主体多元化提升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
挑战:实践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现象
当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还存在诸多挑战有待克服。如形式化现象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形式、重场面、浅尝辄止的“假实践”时有发生。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数量并未减少,但深入调查、融入社会易流于表面,暑期结束前赶份报告的情况尤为明显,这种形式化、表面化的“社会实践”定然意义甚微。
社会实践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在疫情之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发生变化是一种应然选择。然而,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成为一种实然状况,且缺乏有效方法,线上线下结合缺乏有效设计,无法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考核、评价、激励制度流于一般性指标,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为做而做”的状态。